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上半年,我國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收入2.43萬億元,同比下降10.9%;實現利潤總額達726.5億元,同比下降49.9%,其中水泥行業則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困境(1-5月虧損34億元,超出預期)。
2023-2024年連續兩年,建材行業收入和利潤“雙下降”,十分罕見。2024年5月,建筑材料PPI同比降幅達8.7%,建材行業銷售利潤率不到3%,創2000年以來最低值。
下半年,水泥行業應采取自救行動,行業抱團推動水泥價格回升,但行業能否扭虧,還得取決于三個關鍵因素。
第一:降低需求預期
上半年,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全國水泥表觀消費量在8.5億噸左右,同比降幅預計在10%以上,根據草根調研結果,水泥需求實際降幅或超15%。未來的水泥需求取決于新項目及續建項目的施工進度。
新項目方面,1-6月,全國建筑業企業新簽合同額為14.9萬億元,同比降幅達到3.41%;根據中國水泥網統計的5000萬元以上的建筑工程項目統計,1-6月合同額同比降幅達12.87%。
從歷史的數據來看,水泥消費量增速與新項目合同額增速高度相關。6月,建筑業新訂單指數僅有44.1%,大幅低于50%中值以下。
依靠增量項目拉動下半年水泥需求的量同比預計仍有顯著下滑。
續建項目方面,6月底,建筑業上年結轉合同額達38.4萬億元,同比增長6.47%,增長主要是受施工進度放緩影響。
從應收賬款規模最高的8家建筑企業來看,今年一季度應收賬款規模較同期增加1843億元,而一季度收入同比僅增加327億元,建筑業企業回款速度進一步變差,資金問題依然是制約續建項目實施進度的關鍵問題。
今年以來,財政加杠桿的重心主要圍繞設備更新、收儲以及幫助地方化債,并未在大基建(鐵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機場)上看到有明顯的加杠桿跡象。同時,房地產領域銷售、開工等各項指標仍處于大幅負增長。
因此,綜合來看,我們預計下半年國內水泥消費量同比降幅預計在8%以上,水泥企業、水泥貿易商均應降低對水泥需求的預期。
第二:主動減產 降低庫存
1-5月,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水泥行業虧損面高達55%,實際數據或更高。
當前,多數水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。企業處于虧損狀態,行業有望進入主動去庫存階段。
從目前的庫存水平來看,無論是水泥庫存還是熟料庫存均較同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,但區域分化嚴重,華東、長三角水泥熟料庫位依然在70%以上。
全國總體而言水泥、熟料庫位當前仍在65%以上,仍處于中高位水平。較高的庫存無疑會占用企業資金,水泥價格下跌,企業虧損及存貨減值,現金流持續消耗。
因此,當前階段,在認識到后續水泥需求難以改善、降低預期的基礎上,企業應加大主動減產力度,無論是南方市場、還是北方市場,企業減產力度應較去年同期至少提高20%以上。
需要注意的是,個別企業的減產、個別區域的減產對全行業的扭虧毫無意義;寄希望于其他企業退出市場,不如自身采取減產行動,不參與市場惡性競爭。
第三:保價 穩價 恢復合理價格杜絕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
經過連續兩年多的水泥價格回落,水泥行業利潤已由2021年的1694億元利潤轉至全行業利潤為負。
價格的下行并沒有迎來基本面的變化,供需關系仍在惡化。
盡管部分企業陷入破產重整,但是全行業集中度并沒有顯著提升,熟料去產能任重道遠。
短期上看,通過市場非理性競爭去產能之路或遙遙無期,行業應“先立后破”,在下半年傳統銷售旺季將水泥價格恢復至合理區間。
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,要強化行業自律,防止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。其中,大型企業尤其國有企業應當引領行業將水泥價格恢復至合理區間,而非帶頭單純為了市場份額參與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。